政策技术双驱动:大道安全与设备管理平台助力油气田场站智慧化升级

2025-08-26

我国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加速,但传统油气田场站仍面临设备老化、人工巡检效率低下、风险预警滞后及应急响应不足等安全管理瓶颈。2024年,应急管理部发布的《陆上石油天然气安全智慧井队站场建设指南》明确提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场站安全管理向系统化、规范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2025年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进一步将智能化与低碳化转型列为油气领域标准建设核心方向,着重强调智能化开发、低碳工艺和数字化管理三大标准体系的协同建设。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构建新型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油气田场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油气田场站正积极探索突破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通过智能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等环节的有机联动,构建一个覆盖全场景、全流程的智慧管理体系,成为油气田场站实现安全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处。

01
智能监测:筑牢安全防线


在设备监测环节,针对传统人工巡检的局限性,可在输油泵、压缩机等关键设备上部署振动、声音、温度、压力多参数智能传感器,借助5G+边缘计算技术,进行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建立设备运行状态预警模型;通过边缘端故障智能诊断,提前预警异常,给出故障信息、诊断结论与检维修建议,实现故障处理快速化故障闭环及时化避免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

02
风险预警:实现精准管控


通过整合场站安全风险评估、重大危险源监测、人员履职能力评估等多源数据,搭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险动态预警模型,对风险进行动态预警分级与发布,并与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深度融合建立预警响应与反馈闭环,实现风险预警精准化与差异化管控,将安全管理从事后应对转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03
应急响应:提升处置效能


通过构建场站三维可视化模型,整合视频监控、人员定位、风险管控、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等多维度数据,打造“一张图”应急指挥平台,建立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恢复与评估的综合管理,实现险情处置的“快、准、安”。

04
数据共享:强化决策能力


通过打破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多维度数据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将安全指标和生产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和预警,实现联动管理,为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全面支撑,保障企业“安、稳、长、满、优”运行

大道安全与设备管理平台

在油气行业向智慧化、低碳化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革新已刻不容缓。大道信息基于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安全管控与设备管理相融合,构建安全与设备管理一体化平台。平台通过整合安全、健康、环保、设备等业务监督数据与现场监控数据,实现设备健康智能预测、安全风险动态感知、管理决策闭环优化的三维协同,为油气田场站构建"全要素互联、全流程可控、全场景智能"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01
在设备管理方面


通过涵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按照定期检修、状态检修、缺陷管理、技术改造、故障检修和停机大修等各种维护策略,建立以维修工单为核心的计划、执行和分析的数字化管理,提高设备资产运行可靠性与使用价值、降低维护与维修成本,实现企业资产设备效能的最大化以及总体拥有成本的最小化。

02
在巡检管理方面


平台支持多种巡检方式,包括人工巡检、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巡检等,能够实现巡检任务的自动分配和执行,同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巡检数据和照片,平台会对巡检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生成详细的巡检报告,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03
在风险预警方面


通过构建安全风险动态预警矩阵,结合设备故障历史数据与现场环境参数,利用 AI 算法预测风险演化趋势,精准定位高风险区域与关键设备,并根据预设的预警规则发出预警信号,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

04
在应急管理方面


平台整合了场站内的应急资源信息,形成了应急处置闭环管理系统,当设备异常触发安全警报时,可自动调取设备三维模型、历史维修记录及周边应急资源分布,生成最优处置方案并同步推送至责任人,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

05
在数据共享方面


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将设备管理、巡检管理、风险预警、应急管理等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权限,实时访问和获取所需数据,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实时共享。


结语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与油气行业的深度融合,油气田场站的安全管理将逐步迈向“预测性维护、主动性防控” 的更高阶段。大道信息也将持续深耕能源领域,以技术迭代推动平台升级,不断优化设备监测精度、完善风险预警算法、强化应急处置效能,让平台不仅能满足当下场站的安全管理需求,更能适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助力油气行业实现“安全提效、低碳减排、成本优化” 的多重目标。

分享